○当前位置:365投注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陈伟义同志在全区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www.meixinled.com   2011年11月01日    来源: 黄岩区
〖 背景色: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收藏〗〖打印〗〖关闭〗

(2011年10月28日)

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召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市委贯彻意见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全力打造“文化强区”。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略)

二、我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初步意见

学习好、贯彻好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市委会议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这次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一阶段随着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全会精神,各地会开展一批文化强市、文化强区、文化强县的争创活动。黄岩在台州九个县市区中,文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满自信,努力在文化强区建设上有所作为。下面,我结合黄岩实际,谈八点意见:

1、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及时、迅速地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党员干部群众。宣传部门要开动一切宣传机器,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宣讲团理论宣讲以及发动文化志愿者、“乡村大使”采取民间文艺宣讲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主导作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开设“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专栏,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载体,使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组织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之中,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安排好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在学习贯彻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做到带头学习,原原本本地学,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做到带头宣讲,把宣讲作为提高学习成效的有效手段,在深入基层中宣讲,在指导工作中宣讲;做到带头调研,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调研来促进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抓紧制定我区文化发展规划。我们黄岩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拥有省级文保单位5处(沙埠青瓷窑址、瑞隆感应塔、瑞岩净土寺塔、五洞桥、孔庙),市、区级文保单位17处,博物馆馆藏文物达8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4件,占台州市拥有量的90%,在全省各县市区中居于前列。我们有这么多的文化资源,关键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利用。这次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对我们黄岩来说是一次良好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宣传部要牵好头,研究制定我区文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推动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文化强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味。我们在打造最佳“宜居城区”的过程中,如何挖掘我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黄岩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需要我们好好思考。比如,历史上描写九峰山、委羽山等地方以及黄岩蜜橘的诗句很多,最有名的有哪些,我们大家是否知道? 这几天,我翻了《黄岩历史文化资料》、《黄岩历史古迹》、《黄岩历代名人书画》这些书,黄岩历史上谢灵运、戴复古、杜范等名人名家,对黄岩历史文化的描述,我们知道多少,挖掘多少,大部分都不知道。这些文化资源如何利用起来,如何提高城区的文化品位,有许多文章可做。比如沙埠青瓷窑址,知名度很高,文化价值很大,曾经名气比景德镇还要大,许多青瓷飘洋过海到了韩国、日本、东南亚地区。但是现在我们去看的话,只剩下小山包和大量散落的碎瓷片,也没有专人去保护,看不到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如何去保护、开发和利用,应该好好研究。还有我们有大量的古籍善本,浙江占全国总量的5%,而我们黄岩占全省总量的5%,除了放在图书馆以外,他们的价值如何利用开发?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怎么做,怎么弘扬,都需要作出长期规划、认真研究解决。

4、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创造有利于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良好条件,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极。市里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市GDP增幅,文化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要达到或超过6%,文化产业人均产出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争取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这既是市里的目标,也是我区努力的方向。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讲到文化产业,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娱乐等产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属于文化产业的?从我区来看,与工艺品、塑料、模具等相关的创意产业,也是属于文化产业。目前我区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企业120多家,其中传媒广告、文化艺术、网络信息类各有20多家,装修设计类40多家,培训类10多家,这些企业现在规模都还小,要鼓励他们做大做强,这样我们的文化产业也就发展起来了。发展文化产业,关键还需要结合我区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进行发展。比如南城街道的星威公司,生产的椅子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他们的展厅布置得也很有特色,可以说也是属于创意产业的,这种传统产业融合文化创意后,其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得到大大提升,我说星威公司完全可以搞一个椅子博物馆。类似这样的企业,我区还有多少?宣传和经贸部门要好好排一下。特别是我区的工艺品、日用塑料制品、模具、旅游等产业,完全可以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要向上衔接,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出台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特别要深入研究在土地、税收、财政、人才等方面的优惠配套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培育扶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黄岩文化发展,扶持建设各类民办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和民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5、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央和省里要求,在十八大之前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我区列入文化体制改革的单位主要是区电影公司和区影剧院,要加快改制步伐,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电影公司和影剧院的改制工作。文化单位改制后资产置换所得资金,也应优先考虑用于文化馆、图书馆新馆或文体中心等区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推动博物馆、文化馆等免费向公众开放。另外,区广电有线网络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在明年6月前完成“一省一网”整合。

6、要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文化发展的关键,要强化对文化队伍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专职和兼职文化队伍的作用。要加强文化艺术人才、网络文化人才、基层文化骨干、民间文化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注重培育和引进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发挥好黄岩籍在外文化名人的作用,实施“四个一批”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扶持文化名家工作室等。建立健全文化精品创作激励机制,促进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多出一批体现黄岩特色的文化精品。要按要求配足配好乡镇、村(社区)文化员,落实专职专用,将其精力真正集中于文化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历史遗存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培养翻簧竹雕、作铜锣等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使这些传统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7、要着力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上段时间,市委陈铁雄书记在我区调研农村学习会馆和潘深河讲堂时指出,现在参与和组织这些活动的都是些老年人,为什么没有年轻人参与?我们村居社区的文化馆成了老年人搓麻将、打牌的地方。如何创新题材、创新形式,吸引年轻人,需要我们有关部门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社会文明素养,重点要联系黄岩实际,如何在弘扬社会正气、移风易俗特别是破除丧葬陋习,以及引导企业讲诚信重信用、公务员模范遵守敬业奉献、群众关爱社会和尊老爱幼等方面,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切实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养。

8、要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六中全会过后将会形成一种导向,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要同部署、同考核。文化产业的投入,将来可能会和GDP、工业性投入一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黄岩“十二五”期间的文化发展,要通过“规划引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民间参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把我们黄岩文化挖掘出来,把黄岩建设成为“文化强区”。要吸引民间参与,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土地无偿提供;二是投资者可以使用,但没有产权,不能转卖;三是必须开放,让全民共享。比如沙埠窑址可以模仿景德镇,把窑址周围圈起来,配套投资茶具工艺品,中间建设沙埠窑址基地,开展学生、旅客体验活动,让整个沙埠窑址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出来。朱熹讲学的地方,能不能挖掘出来,加以保护和利用。黄岩许多古民居,比如区政府前面的直下街,如果下面污水处理好了,能不能把两边仿古一条街恢复回去,产权投资人所有,政府也可以补助,但必须按照统一要求改造。五洞桥,现在只剩下四个洞,能不能恢复?这些做好了,我们黄岩的文化强区形象也就出来了。同时,我们要根据我区实际,集中财力,每年抓一两个项目,逐年推进,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比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或者500万资金,启动恢复一个历史文化古迹,每年1个,5年就能形成5个,职能部门要排出切实可行的项目方案。

同志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我们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各地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以学习的实际成效来推动全区文化改革发展,为加快黄岩“宜居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附件下载: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常见问题 | 网站地图 | 手机访问 | 网站群导航 | 
365投注主办  365投注办公室承办  电子政务办建设管理
2008 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133号 建议使用IE5.5,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