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投注 > 政务公开 > 调研文集
创新模式 系统治理 全面提升全流域生态品质
www.meixinled.com   2017年03月07日    来源: 黄岩区
〖 背景色: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收藏〗〖打印〗〖关闭〗

创新模式 系统治理

全面提升全流域生态品质

——我区扎实推进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区环保局  叶慧洁

 

 

一、长潭水库基本情况

长潭水库位于我区西部,总库容7.32亿立方,是我市唯一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的大(Ⅱ)型水库,担负着台州市区和温岭市、玉环县等五个县(市、区)、占台州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共300余万人口的饮水重任 ,是台州市人民的“大水缸”和“生命线”。近年来,我区以长潭水库入选“全国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程”为契机,创新模式、系统治理,在实现长潭水库全流域生态环境品质提升上,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二、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一)科学规划、形成合力,打好综合整治组合拳。我区坚持规划先行,多措并举,明确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涉及的20个职能部门和库区7个乡镇的工作职责,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库区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专门邀请清华大学为长潭库区综合整治量身打造具体规划,其中《长潭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5年-2019年)》于2016年9月6日经省政府审批通过,标志着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模式从传统截污治污型转向了系统提升全流域生态环境品质方向。

1.着力整治面源污染。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是饮用水源保护的重要任务。我区积极实施截污纳管,2014年,库区所有乡镇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集镇所在地及周边共16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实现纳管处理。继2015年我区对库区中心镇宁溪镇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改造,今年又完成了宁溪镇污水处理厂二次提标改造工作,这也是在全省湖库保护中第一个对库区内集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准IV类提标改造。

2.强力推进点源治理。我区完成了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工业排污口的拆除工作,并在库区严格执行生态红线要求。2015年完成了库区上郑乡的铅锌矿尾矿库的除险改造,设立了铅锌矿尾矿库管理站,完善了尾矿库日常巡查和监测管理制度;今年我区对铅锌矿选矿区实施生态修复。严格实施畜禽养殖禁养区制度,取缔库区水产养殖。加强库区执法,抽调40人成立黄岩区行政执法分局长潭库区执法大队,强化对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和日常执法巡查工作。建设水源地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水源地“天网”工程。

3.全面跟进生态移民。历年来,我区已陆续累计完成下山和异地移民6批8584户31261人。2012年开始,我区启动长潭水库38米线以下移民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出台了黄岩区长潭水库生态移民工作方案及处置办法,对长潭库区沿岸村庄165户实施外迁移民。今年我区进一步加大生态移民力度,投入2500万元对北洋砂地等区域98户群众实施异地搬迁安置。

4.加大日常环境监管。2006年我区在全省率先建成长潭水库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在水库水域设立3个常规监测点,定期开展水质常规监测和监测全分析,并于今年建设了省控断面温潭监测点自动监测站,预计年底前投入试运行。在泄洪洞至泄洪闸建设围墙及安保设施,建设隔离防护围墙,实现取水口物理隔离。此外,为防止其它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我区完成了水库一级保护区防护网建设。提升预警应急能力,建立市、区两级应急联动机制,建成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定期开展长潭水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严格按照要求设立水源地隔离防护界碑、界桩,在显著地方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地警示牌等宣传设施。

(二)转变模式、加大投入,提升全流域生态品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区大力推进了长潭水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库区污染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方面涉及相对较少,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亟需从单纯的污染控制模式向提升全流域生态品质模式转变。2016年,我区圆满完成了国家环保部绩效评估,争取到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288亿;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1.5亿元用于长潭水库“全国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程”建设。下阶段,我区将继续加大投入,把工作重心集中在入库溪流和环库缓冲带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入库河口湿地建设、生态涵养林抚育、经济社会和水土资源优化调控以及村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全面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质量,保障长潭水库供水安全。

    1.建设入库溪流生态湿地。湿地相当于水库的“过滤阀”,从上游来的面源污染,通过湿地的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吸收、分解或转化,促使水体得到净化。长潭库区上游有瑞岩溪、柔极溪、上垟溪、桐外岙溪等8条主要入库溪流。为减轻上游污染源对长潭水库造成的负荷,2010年我区率先启动瑞岩溪生态湿地试点工程,通过3年努力,瑞岩溪人工生态湿地工程于2013年建成。2014年我们全面完成了长潭水库其它7条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工程的前期立项、可研工作。2016年顺利完成柔极溪生态湿地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目前,柔极溪生态湿地已进入工程建设阶段。与此同时,区政府将上垟乡上垟溪、平田乡桐外岙溪生态湿地工程建设列入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已顺利完成初步设计,进入工程招标阶段,年内启动这两条溪流生态湿地项目工程性建设。

2.修复环库缓冲带生态。一方面,我区计划开展环库缓冲带生态修复。首先对库区38米线以下至36.5米区域耕地全部采用“以租代征、退耕涵养”方式收归政府;其次,在此环库缓冲带区域确立19个点位实施生态修复,构建天然湖滨生态系统结构,形成从陆生到水生逐步过渡的完整的湖滨生态带。另一方面,实施自然岸线生态修复。针对水库自然岸线受损问题,今年完成了库区7个点位自然岸线修复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编制,启动了东济村自然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后将实现恢复自然岸线长度1.56千米,退塘还库0.54平方千米。

3.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我区在长潭库区实施了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截止2015年,已完成大寺基林场、长潭林场等区域森林抚育15万亩,完成造林1.6万亩,库区累计增加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6.8万亩,治理库区内水土流失面积约23平方公里。今年投入1630万元对库区1万亩低质无效林进行抚育;在柔极溪建设涵养林31亩、在桐外岙溪建设涵养林80亩。

4.调整水库生物投养结构。积极推广生物控藻技术,开展水库养殖结构调整研究,每年按照1:3的比例投放花白鲢13万公斤左右,并投放一定数量的罗非鱼、河蚌等其它具有控藻作用的水生动物。并根据每年水质监测结果和水库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投放结构,促进长潭水库水域生态系统平衡,改善水库鱼类种群结构,有效控制藻类生物量,建立水库良好的生态秩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库区污染综合防治力度仍然存在增强空间,长效保护机制有待完善。长潭水库库区涉及两镇五乡共17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10万,其绝大部分集聚在沿河500米和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尤其是位于永宁溪中下游的宁溪镇人口密度较大,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主要入库河流造成较大环境压力,因此污染综合防治力度需要增强;水库建库已有50多年,库底未进行清淤,初步估算库底淤泥达1000万立方米,库底淤泥氮磷浓度超过水中氮磷浓度,转而向水体释放有机物,直接影响水质。另外,长潭水库环境监测预警平台、流域综合管理平台等尚未建立起来,库区长效保护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库区廊道湿地生态沟通服务能力仍然较低,生态景观品质有待提升。近年来,库区内城镇、农村开发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侵占了部分湿地、林地、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重要生态廊道和河流湿地的生态沟通能力和库区内坑塘沟渠、山体林地、水库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节点的生态服务能力尚未系统提升;同时,库区自然园林风光,山地田野森林景观和环湖生态景观品质也有待提升。

(三)湖滨湿地受到不同程度扰动,环库生态屏障和水源净化能力有待提高。近20年来,受村镇开发建设、经济林种植和农业生产活动影响,水库周边植被和湿地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和退化,尤其是环库第一重山脊线以内的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湿地和植被破坏较严重,环库生态屏障和水源净化能力不足。“十二五”时期,市、区两级政府强力推进长潭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逐步完成水库38米线以下区域移民搬迁和瑞岩溪入库口湿地建设等工作,但目前仍有大量湖滨湿地和水源涵养林亟待恢复重建。

(四)库区水源涵养林植被结构不尽合理,林分质量有待改善。目前,长潭水库库区林分结构存在“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的缺陷和水源涵养能力差等特点。其中,人工针叶林林分结构简单,水土保持能力差,单位面积蓄积低,易引起森林病虫害发生。近年来,随着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建设工程、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的推进实施,重点小流域林相结构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库区整体林分结构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不同程度存在,处置能力有待加强。长潭水库面临的重要环境风险包括危化品运输、柴油船只泄漏、治污设施事故排放和人为投毒等。目前,长潭水库已建立水库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但受经费、人员配置等因素限制,日常预防和预警、预报、应急处置能力仍然不足。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和完善长效保护机制。积极从原来单纯的污染控制模式向全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模式转变,在继续做好库区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及运行管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同时,适时启动水库底泥清淤工作。进一步完善长潭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力争在2019年前建成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强主要入库河流水文水质、水库生物指标、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等综合监测,不断提高水质预警监测能力,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逐步建立水质监测预警平台、流域综合管理平台,探索和完善库区长效保护机制。

(二)提升生态沟通服务能力和生态景观品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入库溪流生态湿地,提升重要生态廊道和河流湿地的生态沟通能力和库区内坑塘沟渠、山体林地、水库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结点的生态服务能力;提升库区自然园林风光,山地田野森林景观和环湖生态景观的品质,优化库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安全格局和人居环境体系。

(三)实施生态移民和生态湿地建设。优化库区人口布局和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大生态移民力度,“十三五”时期,我区将继续开展库区生态移民工作,计划总投资3亿元,安置人口2000多人。加快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建设,预计2017年将建成柔极溪、上垟溪和桐外岙溪等3条入库溪流生态湿地。接下来的3年,我们每年都将完成一个生态湿地建设,确保2019年前全面完成8条主要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建设,逐年改善入库溪流生态品质。计划投入9898.23万元修复环库缓冲带生态,明年率先在上垟乡潘山头等5个点位实施退耕还林生态修复,未来3年内将全面完成环库19个点位缓冲带湿地与生态林的建设与恢复。建成后,将恢复湖内湿地176亩、湖滨湿地925亩,建设生态景观林453亩,园地改造提升85亩;预计每年能削减总氮 5.75吨、总磷 0.43吨。计划投资7831.65万元实施自然岸线生态修复,明年将投入3500万元完成5处自然岸线生态修复,未来3年内将全面完成自然岸线生态修复,建成后将增加自然岸线长度7790米,增加林地面积542亩,增加湖滨缓冲带面积300亩,增加人工湿地面积76亩。

(四)优化植被结构和改善林分质量。结合“森林黄岩”建设,有针对性地实施林分改造,加强阔叶林的培育保护,提高混交林、阔叶林面积比重,进一步提升库区整体林分结构和质量。预计到2019年将改造经济林10500亩,抚育低质低效林70000亩,新增生态涵养林727亩,优化水源涵养林植被结构,不断提高其水土保持能力、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森林病虫害抵御能力。

(五)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和环境执法。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和黄岩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建立和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及供水设施建设。严格落实长潭水库执法管理职责,健全日常巡查和多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切实加大对游泳、钓鱼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确保长潭水库供水安全。            

 
 

 


附件下载: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常见问题 | 网站地图 | 手机访问 | 网站群导航 | 
365投注主办  365投注办公室承办  电子政务办建设管理
2008 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133号 建议使用IE5.5,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网站